第176章 文元党
在抄家后舆论升起的第一时间,报纸凭空崛起,配合密切,更证明了太子对江南早有布局。
他笃定,六年前的叛军就是太子所为!
当年没有撼动世家的能力,才选择蛰伏,六年过去,他又回来了。
自己造自己的反……
这超出了司马徽的认知,这已然是超出时代的举动。
没人会理解统治者为何想造自己的反,说出去都要被人打为异想天开。
司马徽对祁元祚生出了好奇心,他想研究他。
再此之前他得找到林定尧。
俗话说人生出场顺序很重要,太子是后来者,林定尧才是他的主角。
林定尧太惨了。
这么惨的人为何还能努力活着?他怎样才会死?
他得搞明白了,才有兴趣研究祁元祚。
报纸是林定尧弄出来的吗?他会不会就藏在某个地方窥视着发生的一切?
没关系,他有的时间钓他出来。
今日是何氏曝尸的日子。
作为同类,真的忍心看伙伴死后不得安宁吗。
今日是太子与四百士子登台辩论的日子。
太子狠辣的斩断四百人后路,犹如得罪了四百头鬣狗。
世家又将太子视为眼中钉。
民间呼太子万岁,皇帝圣心安在否?
祁元祚啊祁元祚,你树敌至此,想如何破局啊。
司马徽笑的诡谲,他上了平文馆二楼靠窗处,静静的等着辩论台戏幕开场。
司马徽不会知道,平文馆二楼很热闹。
他隔壁是齐帝。
齐帝隔壁是真正的四皇子。
四皇子的隔壁是席长松几人。
只有大皇子,烦躁的守着何氏的尸体……
作话(今天最后一章,看完睡觉):这是司马徽视角,咱们上帝视角自然是知道林定尧在边关啦,但是他不知道咩,不要被司马徽的错误分析带跑偏了。
谏
巳时将至,台下站着许多围观的人。
一夜乍起的辩论台,仿佛涂抹了不为人知的血光,震慑着四方看客。
犹记得昨日王李两家三次改口,坐地起价的嚣张模样。
今日眼前的辩台成了苏州城最贵的地皮,拿下它的价格是两个老牌世家,上千人的前途性命,积攒百年的底蕴。
天底下再不会有比这更高的租金了。
玉林书院四百人聚团站于一地,身上穿着一样的麻葛衣袍,成了不流于俗的蜗牛团,哪还有昨日的幸灾乐祸,看到他们的表情就看到了蜗牛忐忑的触角。
一辆马车悠悠驾来,引得观客瞩目。
今日平文馆的许多舞妓也歇了舞乐,一个个扒着窗户、门缝窥探。
凡是距离辩台近的小楼、商铺,没有不站人的。
甘兰棠早就订了位置,如今探出半个身子,眸中热切。
伯劳搬着小板凳扶着自己家主子下车。
太子殿下今日广袖交襟,宽带配玦,头发全部上束以玉龙衔尾金丝连星冠规束,冠上尾丝串旒珠在脑后垂落,直抵腰部,湛然若神人。
眼眉流转着七分疏冷,看客无不吸气叹太子气质锋利慑人。
继而又被太子手上的东西吸引,立刻有人认出来是报纸。
太子殿下三两下卷好报纸,好似上讲台讲课的资深先生,不见紧张和严肃。
祁元祚大略扫视一眼,踏着中间的空道,步子不疾不徐的上台。
台子也就两米高,搭了十八级台阶,祁元祚拍了拍梯子两旁的扶手,对榫卯结构分外满意。
上面早有人准备好了蒲团和茶桌。
祁元祚正襟跪坐,伯劳立刻奉茶。
太子朝着台下众人举杯,唇边笑意暖了山雪姿容。
送茶至口,一抿即放。
只这一个举动,台下看客顿生出无限亲近之心。
一生难以企及的高贵之人,要与你斟茶叙话,这太令人无法抵抗了。
台下人跺脚攥拳,无声的骚动。
“陛下与孤视察江南,发现玉林书院中诸多学子冒籍科考一事,大齐明文规定,凡冒籍科考者,夺取功名,永不录用。”
“只是大齐欣欣向荣,朝廷缺人,网开一面,罚金记过禁他们三年不许科举。”
“因为此举产生许多议论,所以孤立个台子,今日广开言路。”
“圣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孤若不周,有人指出来,实乃是孤、大齐之幸。”
玉林书院的人脸色微妙,像松了口气,紧绷的身体一下放松了。
甘台明脸色更妙了,他们被带沟里了!
从台子搭建,众人都以为这是辩台,是玉林书院一方与太子争个高低对错,今日将会火药味儿十足。
但太子一番话直接将今日的事换了个性质。
上台子的人是谏而非辩,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