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第133  山桃绒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前大宸的驿站多有疏漏,虽说主要负责文书的传递与官员的中途食宿以及换马喂马, 但多有官员铺张浪费, 公款吃喝的现象,这也是林肆登基后改革的重点之一。

将原来的六十里一驿改为三十里一驿,并且增加驿户收入与补贴, 规定官员吃喝上限。

林肆与梁年制定的五年计划长的看不到头, 这刚登基半月,不过才完成了前面几项。

林肆的改革与新政全都以民为本,如今登基不过一月有余, 已然很得民心。

唯一忐忑的只有原本安京的官员们,他们偶有吃饭聚会说的几句玩笑话, 第二日就能被梁年或者林肆有意无意的敲打。

于是这下他们在家说话也是小心翼翼。

能这样暗暗监听他们,搞不好哪一天被暗杀了也不知道啊!

此刻安京王侍郎府邸中。

王侍郎是个老油条,从不站队,也不结党营私,正因为如此, 他才留住了自己在朝中的职位。

没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兜兜转转多年才娶到妻,如今育有一女。

因得林肆登基的原因, 安京大批女官涌现。也算是重塑了安京官员女眷们的三观。

尤其是家中没儿子的。既然这女儿也能去做官,那他们何须死咬着儿子不放?

女儿家照样可以光耀门楣。

王侍郎在一个月以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小学堂中学堂夜校有什么区别, 更不知道这语文数学物化地理是个什么东西。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 他跑前跑后,先是厚着脸皮去找了左尚书,结果得到的回答和其他人不尽相同。

随后王侍郎没办法, 只能去找了辛临以及晏生光。

他又不是傻子,这两人在朝堂一唱一和的,明显就站在了陛下这边。

结果他没想到晏生光居然对上学这一政策一点都不知道。

王侍郎无奈只能去找了辛临,笑的他脸都快僵了。

辛临喝着热茶,将这茶盖子一放。

“王侍郎,你可有带纸笔?这熙河路读书一事颇为复杂,我与你细说,你恐怕记不住啊。”

王侍郎只得低声下气,“可否借用辛老家纸笔?”

辛临见状,点点头,开始侃侃而谈。“这读书嘛,自然是越早越好,首先便是从这小学堂开始,是有年龄限制的,今年政策放宽到了十四岁,若是超龄了。那便只能去读夜校了,夜校教学质量定然是不如小学堂的。从小学堂毕业,参加毕业考试,达到分数线,即可上中学堂,这中学堂可就重要了,现在只有中学堂毕业,才能考吏官从基层做起!”

王侍郎大松一口气,还好还好,自家女儿还能读小学堂。

王侍郎又问,“但是这熙河路路途遥远,安京不可能不建学堂吧?”

辛临摇头。“现在陛下刚登基,要解决的民生问题那么多,你要等着安京的小学堂。只怕你家女郎要在家白白等一两年。到时,别人家动作快的,小学堂都快毕业了,你说这划得着吗?”

王侍郎沉默了。

“辛老说的有道理。”

林肆既已登基,他一对孙子孙女在熙河路读书的时候早晚都会被人知道,他索性明说。

“这熙河路学的东西可和咱们读书学的完全不一样,什么二次元方程式什么公式,我可是闻所未闻啊,我家那对小霸王学的回家时都满脸愁容呢。”

王侍郎又问了许多问题,回到家时,已是满脸严肃。

他将自己的夫人与女儿叫了出来。

他问。“我方才去辛御史家问了,这读书一事,要读就刻不容缓,若是在安京等,可能年龄拖过了,也无端浪费时间。”

然后他问自己的女儿。“告诉阿父,你想去读这个书吗,若是要读书,就要去熙河路,一去最少是两三年。”

王侍郎的女儿王漾手指绞着帕子,“阿父都说人想往上走,我不想在家中无所事事的等着待嫁。”

和王侍郎有着一样想法的人很多。

个人的荣耀算什么,一个家族要延续下去,那才是最要紧的。

这些安京的官家郎君与女郎就这样带着好奇、雄心壮志、振兴家族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一窝蜂的来到了熙河路。

陵州作为熙河路的州府,如今已建了中学堂,大街上更能瞧见背着斜挎包的学生们。

外地牛车一辆辆的排队在城门口,城内的百姓期初还会好奇,到现在已然见怪不怪。

“定然又是从安京来读书的,要我说,这不是抢占咱们本地孩子的读书资源吗。”

“偏生这群人什么规矩都不懂,昨日我还瞧见一个挂了安京牌子的牛车连行车靠左都不知道,就这么占着人行道走了好几米,倒车技术也不好。”

“这安京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读个书都要跑到咱们这里来。”

“就是就是,我看咱们陵州比起那什么安京,也是不差的。”

“你们陵州人真好笑,这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