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章  长青长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街上车水马龙,前方恰好有座小酒楼,李姝菀道:“外祖母,去前面的酒楼吧。”

洛佩眯起眼,抬头看着头顶灿烂的阳辉,道:“这样好的日头,去酒楼躲着做什么,那路边的小凉亭就挺好。”

李姝菀扭头看去,见那凉亭清静,扶着洛佩过去坐下。

祖孙两并肩同座,阳光斜照在二人身上,李姝菀被晒得眯起了眼。

她偏头看向洛佩。只一会儿的功夫,她似又有些糊涂了。一双历经风霜的眼睛看着面前人来人往的喧嚣街市,面容沉静,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姝菀安静陪着她,没有出声打扰。

忽然,洛佩轻轻叫了一声:“姝儿。”

声音很低,夹杂在四周的叫卖吆喝声里,李姝菀险些没听清:“嗯?”

洛佩双眼浑浊地看着她,里面好似蒙了层雾。她动了动唇瓣,缓声道:“该走了。”

李姝菀闻言,扶着洛佩慢慢站起来,她以为洛佩还要逛一会儿,但洛佩却迈着缓慢沉重的步子朝着马车走了过去,看来是打算回去了。

李姝菀取了软枕给洛佩靠着,将窗幔拉开一层,让清透的光透过薄纱照进来。洛佩靠在奢华软和的车座中,神色有些恍惚,拉着李姝菀的手一动不动地坐着,就像往日犯糊涂的模样。

她一路上都没有说话,回府进了院房,洛佩缓缓坐到了她最常坐的那只黄花梨木宽椅中。

李姝菀听见她长长吐了一口浊气,仿佛在回来的路上一直撑着的一股劲忽然卸掉了。

方才晒了太阳,李姝菀正打算为她倒一杯茶润润喉,可忽然听见洛佩又唤了她一声:“姝儿……”

声音极低,但好在房中安静,李姝菀听见了。

她忙折身回来,温声关切道:“怎么了,外祖母?”

洛佩看着她,抬手似乎想摸她的脸,可却又无力地垂了下去,最后只是缓慢而迟钝地眨了眨眼,道:“我走了……”

李姝菀又听她说这话,愣了一瞬。洛佩浑浊的眼微微动了下,望着前方面前虚无处,气若游丝道:“我娘……和鸢儿……来接我了……”

她这一句话断断续续,出口十分吃力。李姝菀听清之后,神色忽然空白了一瞬。

洛佩正坐宽椅中,如一根年迈但依旧笔挺的朽竹,双手搭在扶手上,是一个很端庄又威仪的姿势。多年以来,洛佩都是这个姿势在人前见客,高高在上,露尽了风采。

然而此刻,在说完那句话后,她的脑袋便慢慢垂了下去。

李姝菀呼吸一滞,缓缓蹲在洛佩身前,小心翼翼地抬头看她。

洛佩已经闭上了眼。

“外祖母……”李姝菀轻轻唤她,声音颤如拨动的丝弦。

洛佩没有回答。她的面容安详而宁静,胸口慢慢停止了起伏。

李姝菀颤抖地伸出手去拉她,手上传来了极其微弱的回应,但只有短暂的瞬间,那回应的力道便消失了。

李姝菀松开手,那苍老如枯木般的手掌便无力地垂落在一旁,再也没了动响。

滚烫的眼泪夺眶而出,李姝菀闭上眼,缓缓将额头抵在洛佩手臂上,感受着她身上最后一点温度。

良久,单薄的肩头耸动起来,房中响起了一两声低微的呜咽。

仿佛在这寒冬来临之前,春鸟在温暖的江南冬日,最后发出的泣鸣。

回京

回京

盛齐四十六年,冬。

李姝菀遣散了洛府大部分仆从,留下少许数人看守府宅,收拾行囊,离开江南,回到了望京。

杨惊春收到她提前送来的信,算了算她抵达望京的日子,当日一早便拉着杨修禅到城门处接她。

除夕将至,年前都不上朝,年底户部忙得脚不沾地,杨修禅好不容易偷几天懒,这天却天不亮就被杨惊春从床上拽了起来。

他困得眼睛都睁不开,哈欠连天和杨惊春在城门口等,中途实在没撑住,在马车里睡过去好几次。

杨惊春坐在车窗边,开窗盯着城门口进进出出的马车,寒气涌入,杨修禅冷得打了个颤,迷迷糊糊地问:“到了?”

杨惊春手搭在窗框上,下巴抵着手臂,嘟囔回道:“还没呢。”

杨修禅“唔”了声,扯过座上的毯子盖住肩,抱着杨惊春不用的汤婆子,背过身继续睡。

望京的冬,仍是冷寒的雪季。

午时,李姝菀的车队在粒粒细雪中缓缓驶入城门。

城门口车水马龙,杨惊春看见其中一辆马车前挂着只小巧的石榴荷包,认出是李姝菀马车,伸手猛地在杨修禅背上一拍:“来了来了!!”

她说着,跳下马车,提着裙摆便跑了过去。

“菀菀!”

驾车的刘二看见一道人影一阵风似的涌过来,怕马儿受惊,忙勒马放缓车速。

三年不见,杨惊春抽条长高,面上着了粉黛,刘二恍惚一眼还没认得出来。

倒是刘大认出了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